
在提到很多人讲中国已经没什么投资空间或者投资机会,他却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因为引领全球创新的技术或者企业不在美国就在中国诞生,这就是为什么爆发中美贸易战的很重要的原因。中国每年有800多万大学生毕业,正在由人口红利变成工程师红利,这是华为崛起的原因。
可统计的结果却却相反——六十三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既不是以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为主体,更不是以其它国家赴美定居的华人占优势,而几乎是清一色的从中国(含港、台、澳,下同)去的知识移民及其后裔。也可以说,迄今为止,仅靠在美国积累的、土生土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限本文统计的,下同)一个也没有出现。同样,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赴美的华人移民及后代中,也没产生过这样的人物。即使由港、台赴美后成名的科学家,八成是1949年前随父母离开大陆的,在港、台土生土长的也很少。笔者拟从学者孕育需要代际积累的角度,对这些现象作一初步的探索。
在这189.5万元之外,一审检方提到的另外400多万元款项,分别是:2010年9月,王欣向朋友借款120万元,汇入由王霞掌握的其名下的银行卡中。王霞应王欣的要求,将该款汇入王霞母亲的账户后提取了现金。“齐鲁事件”后,王欣向王霞转账汇款30万元;同年10月,王欣向王霞转账汇款40万元。
笔者提出“一代难以成为学者”的理论,坚信横向流动是正常社会人才流动的“主旋律”,但这并不等于说代际积累的越久越好,否则,学者就局限于几个家族、地区,不存在人才的社会流动,科学也难有进步了。中国历史上虽有“钱氏”这样人才辈出的家族,但这毕竟是个案。绝大多数成功家庭、家族,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26]。
债务市场也是如此。普通公司需要借钱必须通过华尔街:要么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这就需要用到债务资本市场部门提供的服务;或者发放贷款,其中牵涉到直接向银行借钱。但是,在最近的债务交易中,Uber完全绕过华尔街,直接从一群非银行机构(Apollo、Bain、Blackrock等)借了12.5亿美元资金。一部分原因在于银行不愿意发行新的Uber贷款,担心此举可能会与行业相关法规有冲突:Uber一直在亏损,而监管机构不太赞成借钱给无法证明明显偿还能力的公司。但是现在,Uber证明了这种交易的可行性,它可以向那些不受相同规定束缚的机构寻求帮助。其他科技公司毫无疑问也会采取类似的做法。毕竟,为何明明可以不浪费数百万美元的银行费用时还要花这笔冤枉钱呢?
概而言之,拥有书香家庭的多少和层次,是土生华人和华人新移民中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分布极端悬殊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美国历史上长期的排华政策对华人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的最形象的反映吧?从本质上讲,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并无优劣之分,人人生而平等。但任何民族都各有特点是客观存在的,各地区、各阶层接受教育的时间与条件也是有差异的,这些特点和差异自然会反映在出人才前后、类型与层次上。